《工作谈辑1:高阶模型》卡片笔记

Posted on 2017-04-02

阅读章节名称:《工作谈辑1:高阶模型》第五章:元认知学习法

 

术语卡1

  • 术语:元认知(Metacognition)
  • 印象:
    • Metacognition is “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”, “thinking about thinking”,”knowing about knowing”, becoming “aware of your awareness” and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.
    • Higher-level cognition was given the label metacognition by Americ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John H. Flavell (1979).
    • 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:
      • 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
      • 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, 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
  • 例子:
    • 学前儿童对自己的记忆力的了解与监控并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有效……小学生回答已经记忆清楚的,是的确记忆清楚了;而学前儿童回答能够记忆清楚的,却往往并非如此。
    • 能力错觉实验:研究发现,人们会高估向后联系词汇(你很容易从cheddar联想到cheese,但是从cheese联想到cheddar却是很难)。
    • 博观而约取,得鱼而忘筌。
  • 出处:

术语卡2

  • 术语:知晓感(Feeling-of-knowing,FOK)
  • 印象:它是指在记忆提取失败之后,你相信某信息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,但现在又提取不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。
  • 例子:
    • 能力错觉实验——研究发现,人们会高估向后联系词汇(你很容易从cheddar联想到cheese,但是从cheese联想到cheddar却是很难)。
  • 出处:

人名卡1

  • 人名:约翰·弗拉维尔(John H. Flavell,1928年8月9日 - )
  • 印象:发展心理学家,“元认知”理论的创立者
  • 例子: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on cognitive growth in children.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’s knowledge about the mind.
  • 出处:

反常识卡1

  • 常识:产生知晓感,意味着大脑确实记住了
  • 反常识:你的大脑常常对一些本来不应该产生知晓感(FOK)的词汇、学习的内容产生知晓感。
  • 例子:
    • 比约克的能力错觉实验中,被试根据事物的可能性,给它相应的知晓感权重,结果就错了。
  • 启示:
    • 多进行输出测试、刻意练习,排除错误的知晓感

反常识卡2

  • 常识:输入大于输出
  • 反常识:输出大于输入
  • 例子:
    • 一位读者写邮件问我:总有那么多想看、在看但是看不完的书,怎么办?这是年轻人经常碰到的一个学习问题,我当时建议是:你需要转换视角,从输入角度改为输出角度。请将你的目标切换为:我想写的读书笔记、在写的读书 笔记完成如何?

反常识卡3

  • 常识:在学习中后期,还总是对知识进行广度优先搜索
  • 反常识:在学习中后期,需要进行深度学习
  • 例子:
    • 在学习中后期,此时如果还是过于追求模式,总是执行对知识的广度优先搜索,则会陷入一个典型的国人思维弊端,容易长期停留在学习的平台期,对较肤浅的「司机的知识」了解极多,但是难以迈入一个更高的层次。

  • 启示:
    • 学习前期,执行主题学习;学习中后期,需要深度学习;无论哪个阶段,都应该采取行动学习。

金句卡

1.关于思维的思维、关于学习的学习、关于认知的认知,为什么如此重要?因为,你对它的学习,更容易迁移到具体领域的知识上。如果我们将一生的学习看做一场旅程,那么,元认知就是高铁。具体的领域知识则是你的人生旅程经历的一站又一站。

2.詹姆斯·马奇:高等教育是远见卓识,不是精打细算;是承诺,不是选择;学生不是顾客,是侍僧;教学不是个人工作,是圣事;研究不是投资,是见证。

3.元认知学习法的三要素:主题学习(Theme learning)、深度学习(Deep learning)与行动学习(Action learning)。简而言之, 主题学习:在学习做什么上,用模式说话,一堆书大于一本书;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;经典大于碎片;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。 深度学习:在学习如何做上,用深度说话,偏见大于平庸。 行动学习:在学习期盼什么上,用作品说话,输出大于输入;用行动说话,实践大于围观。

4.什么是模式?世界万物,自然涌现,在时空中塑形成功,固化下来,是为模式。

5.曾国藩:买书不可不多,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。韩退之为千古大儒,而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。柳子厚自述所读书,亦不甚多。

6.时人读书,喜欢追新。却不知读书追新,是将知识根基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。如果将知识理解为大海,在任何一个世纪,都存在一些优先级别更高的学科,是为「元学科」。潺潺溪流,肆意大海,更多学科由此生发。某种意义上,「元学科」是学科的学科;知识的知识;方法的方法;技能的技能。

7.Paul Graham:要想工作得快乐,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,而且是令人佩服的事,是那种做完可以说「哇,太酷了」的工作……我认为读书就不符合这一标准……只有在实践中运用了读到的知识,才会感觉有收获。Gino Lee 告诉过我一个好方法――做一件能让你的朋友说「哇」的事情。

行动卡

  • 输出大于输入,需更多地借助写作、实践倒逼输入,以形成更好的信息循环。

技巧卡

  • 1.做任何事情,解决一个难题,要思考如何批量解决问题。例:
    • 你要找一个男朋友,你要想着怎么吸引一批优质单身男性。

    • 你要创业,思考如何做一个好公司,你就要想着批量创造一批好公司。

    • 找工作,要思考如何批量找到好工作。
    • 阅读与写作,要思考如何读好一批书、写好一批文章。
  • 2.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?有两个高阶技巧:写书与里程碑。在进入某个领域时,假设自己要写一本书;意识到人生关键里程碑时,要放慢节奏,最大感知它,并且赋予仪式感。

任意卡

  • 1.主题学习是快速进入任意一个领域的最好方法。什么是快速学习任意一个学科的“最小知识原则”?学习任意一个学科,你都问自己:学科的知识源头是什么?学科的核心话语体系、二级推演体系是什么?其他学科如何看待这个学科的大问题?
  • 2.可以以TED作为案例,实践元认知学习的三个要点:主题学习、深度学习与行动学习。
    • 第一步,主题学习。建立组块、一次集中攻一个主题。
    • 第二步,深度学习。登峰造极是分阶段的,需要你挺过一个又一个平台期。第一,增加知识树的抽象水平;第二,精细加工;第三,意义编码;第四,情景学习;第五,有反馈的测验。
    • 第三步,行动学习。例如:可以着手创创建一个记录学习进展的APP,或者写邮件给演讲者练习英文等。